学院新闻
传承优秀文化 提升综合素养 ——学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系列宣讲活动
时间:2020年06月28日    来源: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      作者:刘鹏辉      编辑:王权    审核:王晓文    点击: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要求及《甘肃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学院全面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不断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本学期,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努力培养工匠精神,由思政部具体组织实施,从5月下旬开始,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小班制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宣讲活动。

宣讲紧密围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中丰富的哲学思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为专业技能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党委书记徐李平副教授在《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讲座中,深刻阐明了“无论从内容特质、时代价值,还是国际影响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质,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使我们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宽广”。院长张武德副教授关于《<庄子>中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的讲授,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精彩讲解《庄子》中的纪渻子养斗鸡、运斤成风、庖丁解牛等深含思想意蕴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见素抱朴”、“技进乎道”的哲学思想和“工匠精神”的核心,令艺术系的学生们听得入神。副院长白旭宁副教授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为主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和精髓,学习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李瑛副教授在《中华优秀传统从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的伦理素养》专题讲座中强调,“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可以从传统伦理的具体德目‘仁、义、礼、智、信’中直接吸纳其精髓,更要以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精神为指导,加强自身的伦理修养”。另外,党政办公室主任、思政部主任刘鹏辉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科研处处长王志强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部副主任陈思涵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法兼修》、科研处副处长刘致秀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经管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张黎琼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精神》及副教授赵春晓、齐小莉、李惠萍、潘芳、袁文波等宣讲老师关于“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婚姻观的书写与表达”“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意蕴与审美特质”“中国传统文化与抗击疫情”等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发现中华文化之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经典,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不断提升能力素养,勇担中华民族振兴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主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的青年教师王晓文表示,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意义非凡,丰富了学院的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落实到青年一代身上,是每个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和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在青年学子中传播文化精髓,为弘扬文化自信贡献力量。艺术系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陈洁开心地说:“这次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和心中。作为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以实际行动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工匠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争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术人才。”经管系19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李欣说:“通过听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精彩讲授,使我明白,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以此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技能,在未来生活中,以一种豁达、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积极创造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