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部省共建,打造“技能甘肃”的决策部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以区域化发展为牵引,探索职业教育区域化的政校企合作集群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中、高、本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稳步推进与区域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所有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集群联盟化办学模式,联盟内产教实现深度融合,人才供需实现精准对接,陇东南区域内职业院校实现均衡、特色、高水平发展,成立陇东南职业教育集群联盟理事会。学院作为集群联盟理事会成员,于10月13日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加了全省职业教育集群建设启动会议。
会议主要就启动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陇东南三个职业教育集群建设、重点发展任务做了安排,传达学习了甘肃省职业教育集群建设方案,为三个职业教育集群揭牌,启动职业教育集群建设,三个集群教育牵头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时宁国作了讲话,对集群单位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对接职业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绘制甘肃省产教新谱线、谱系图,二是要突出集群行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新业态,三要完善集群工作机制,探索深度融合机制。此次会议为我院加强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目标。
学院作为陇东南职业教育集群联盟理事会成员,主要牵头任务为打造数字信息专业集群,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会后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重点工作任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武德,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旭宁,教务处及各系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主任等参会。白旭宁主持会议。
教学工作会议上,教务处副处长刘丽对《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施方案》、《甘肃省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关于做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通知》三个文件进行了解读,并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023年招生专业申报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工作作出安排。教务处副处长刘洋就《关于编制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23年“职教国培”示范项目需求调研的通知》两个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要求各系结合专业规划、教师队伍结构特点摸底上报职教国培示范项目计划。
教务处处长杨琳对开学七周来的教学工作情况予以通报,整体来看,学院开学以来教学工作整体运行良好,教学准备工作充分,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设施保障到位,教师授课认真,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为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开好了头。针对学生管理、教师授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要求:一是各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各教学单位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督察。针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进度等过程,要严格考核。三是各教学单位加强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实训教师须在课前熟悉实训环境、实训设备,严格规范执行操作工艺流程。
白旭宁就技师学院学生专业整合、秋季球类运动会、各系入学教育、新专业申报、订单班确定、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等近期教学任务工作作了强调。并就《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等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衔接中职学校共同做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三、制定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布局方案;四、各系做好高职专业自评工作。要求各教学单位,一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认真组织抓好工作任务的安排落实;二是切实吃透政策文件,精心指导抓好专业建设和教学内涵提升;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四是强化支持保障,统筹做好师生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会议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武德总结讲话。他指出陇东南职业教育集群的建立,有效推进与区域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建设,学院应以庆阳市数字经济、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水平专业群,带动所有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一是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思政课、通识课、通用技术课、专业课一级课程体系,形成思政课、课程思政、语数外史、音体美、职业规划、计算机基础、通用实践课、劳动技术、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岗位实习、毕业设计二级课程体系。二是建设优秀教师团队。通过青蓝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听评课、专业培训学习、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科研等途径,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三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建构主义、“双元制”为理论基础,创建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模式,创新分组教学、项目化教学方法。四是开展教学督导评估。形成管理者、同行、学生三级课堂评价体系,进行专题、专项督导,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会议还就近期的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及防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