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思想政治课程相关培育建设项目,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推动“一校一品”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有效开展、红色研学基地有序创建、网络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大力弘扬南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月24日上午,学院邀请甘肃省优秀专家、著名文化学者、我院客座教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何华教授,召开高校思政课程相关培育建设项目座谈会,学院思政课题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武德主持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罗伟介绍了学院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基地建设背景,围绕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对建设内容作了重点介绍。
团委副书记王珂介绍了学院开展“一校一品”传承红色基因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结合团委工作就如何形成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育人品牌提出建议意见。
宣传统战部部长王晓冰介绍了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项目进展,围绕宣传工作要求及融媒体发展的新业态,对项目的建设基础、拟建设任务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发表了意见看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鹏辉结合工作实际,从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内涵把握、如何渗透“南梁精神”元素、理念创新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艺术教育系主任胡霞从科研引领、课堂改革、竞赛促学、产业试行四个方面结合网络思政教育共同体项目建设落地实施提出了建议和想法。
信息中心主任詹静表示,信息中心将全力保障网络思政项目的技术支撑,并结合大数据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建杰、宣统部干事张涛针对项目建设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张武德强调,学院思政项目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后还要不断打造我院思政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把庆阳职院建设成红色精神热土、绿色低碳公园、书香气质校园、健康快乐家园、工匠特色摇篮,不断凝炼和丰富学院办学的“三个特色”,即鲜明靓丽的红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严管厚爱的品德教育、广泛参与注重实践的通用技术教育。他指出,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思想政治项目的教育元素,全面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我院身处红色革命老区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优势,加快构建思政项目建设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他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宣统部、团委、信息中心、招生就业处及相关思政项目建设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明确分工、夯实责任,从体制机制上经费保障上为思政项目建设做好支撑。
何华教授在听取学院思政项目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后,表示我院在思政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连续获得了1个国家级项目和1个省级职业教育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示范项目,这得益于学院党委和行政重视思政项目建设,得益于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他建议学院根据所处区域优势,在全面推进思政项目建设时,把“南梁精神”深度融入职业教育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网络思政共同体建设及“一校一品”红色基因传承创新活动等3个项目之中,同步实施、整体规划、做出成效。何华表示,庆阳职院应紧紧抓住“南梁精神”这根红线,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深打上“南梁精神”的烙印,把“南梁精神”视为学校精神的“根”和“魂”,以此来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庆阳职院特色。新生入学教育讲“南梁精神”,课程思政讲“南梁精神”,实习实训讲“南梁精神”,工匠人才培养讲“南梁精神”,使“南梁精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学校方面及时总结“南梁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案例,组织教师撰写理论文章,从实践操作到理论探讨,形成一整套适合职业教育的庆阳职院特色。何华教授还就如何做好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了3点具体的意见: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打造学院硬实力;二是以高质量特色引领打造学院优质专业群;三是以高质量活动引领打造学院新形象。
2021年10月15日学院积极响应,以南梁精神“四进”为重点,大力开展“一校一品”传承红色基因创建活动;2021年12月30日学院职业教育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示范项目正式立项;2022年1月23日,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我院及其他34家院校参加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正式获批,并于中国教育部网站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