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挖掘和丰富课程育人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教学名师。学院于6月7日在臻善楼612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比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鹏辉,体育系主任罗晓,数字信息学院书记孙丽萍,学前教育系书记杨鹏江,机械工程系主任郭伟,建筑工程系主任包杰宗,文化艺术系主任柳建辉,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李剑,能源工程系副主任李吉奎,现代服务系副主任杏花担任此次比赛评委。

来自各教学单位共计11个教学团队,分别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和教学展示。经过激烈的角逐,能源工程系王程教学团队获得一等奖,学前教育系的兰芬芳和现代服务系的任帆教学团队获得二等奖,能源工程系南小平、彭鹏教学团队、学前教育系王计月教学团队和建筑工程系张玮韬教学团队分别获得三等奖,经济管理系韩洁教学团队、机械工程系效炯辉、张健教学团队和能源工程系王鑫教学团队分别获得优秀奖。

刘鹏辉对此次比赛进行了点评。他讲到,各参赛团队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和准备,挖掘能够凸显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或素材引入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学案例设计和现场展示水平较往届比赛有明显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他就参赛队共性问题给出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处理好“课程”与“思政”的关系,课程为本,思政融入,协同育人,克服主次颠倒。二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立足“大思政”理念和概念,把“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等重大命题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政资源,着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培养新时代具有创造精神、探索精神、团结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奋斗者”。三是注重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把思政元素呈现出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把课程思政教学实效体现出来。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资料,以更高起点、更高目标在更大平台上展示课程思政建设成绩。

本次比赛旨在引导教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塑造有思考能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强化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三学理念”,推动教师主动承担起“课程思政”为育人主体的责任,真正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